谷津旗舰解码耳放一体机Q-r深度使用报告
AudioTOP
Q. r是谷津解码耳放一体机Q系列中的旗舰型号。Q-r体积很小,比一部词典大点有限,但有丰富的输入和输出端口。由于内部架构不走寻常路,使用体验也随之独特。它既可以和耳机构成简约的桌面Head-Fi解决方案,也可以担当全能枢纽的角色,组建复杂多链的HiFi系统。
第一印象
Q系列都是方形圆角的机身,宽深都是20厘米左右见方。各型号形体比较相似,机身高度有所差别。除了都是方的,Q系列另一个标志性的视觉特征就是红色旋钮。
酒红色的大旋钮嵌于一角,给纯黑的机身注入色彩,提供了足够的辨识度,过目难忘。
这颗旋钮用整块金属切削而成,重100多克。平面是CD纹,触感细腻。上面有一个常见于专业器材的陨坑,方便指尖点住打圈。侧边右增加摩擦力的竖条纹,可用手前后左右搓动。
原本这种360度无限位的波轮开关在转动时会有明显的click,但因为这个旋钮很大颗,click被惯性吸收过滤,因而变得顺滑。
另外,Q-r有显示屏,这是同系列其他型号不具备的。不过我留意到其他机型有两只旋钮。
Q-r重4公斤,是该系列中最重的一台。而之所以重,一方面是因为厚实的金属外壳板材,另一方面是因为重料的电源。就是图中的红色盒子。
「Q-r与日常物品的体积直观对比」
耳机输出口
通常,一台桌面级耳放如果给了一平衡一单端两个耳机口,也堪用了,因为用户可以自己用转接线的。然而,转接线毕竟要额外采购,不如机身原生接口拿来就用方便。
Q. r前面板的耳机输出口很多,多达4个,从大到小分别是XLR-4平衡、6.35mm、4.4mm平衡、3.5mm。在兼容性方面,已经覆盖到市面上绝大部分的插头类型。丰富的端口不仅方便,也杜绝了转接线带来的音染和接触不良等不确定因素。
从HiFi角度而言确实如此,转接会带来插入损耗,通常被视为权宜之计。不过对于Q-r,灵活地利用转接可能会带来额外的效果。
经过进一步的研究后我发现,Q-r的大小耳机输出口之间并不是简单的搭线连接,阻抗都各有千秋:
平衡组:XLR-4芯:0.4欧; 4.4mm:7欧;
单端组:6.35mm:0.22欧; 3.5mm: 3.6欧。
具体到实际的耳机匹配,大方向策略是灵敏度低的平板类首选XLR4,因为这个耳机口功率输出的上限最高,并且有低内阻带来的高阻尼系数,对振膜的控制力更强。
而动铁、入耳这些灵敏度高的耳塞式耳机则选4.4mm或3.5mm口为宜。一方面端口内阻会进一步削弱底噪,让背景更黑。另一方面,对过于坚硬明亮的听感也有一定程度的调和。
同一只耳机经由不同阻抗来驱动,音色其实会有微妙的变化。比如32欧姆的拜亚T5,插在3.5mm口会比6.35mm口高频暗一些。拜亚的锋芒得以压制,听感更为和谐。
又比如HiFiMAN的平板耳机HE-6,在4.4mm口会比在XLR-4上松弛感更好,然而力度解析会弱半档。
至于灵敏度处于中间的主流动圈大耳,则可以左右逢源。如果听下来感觉欠推不够劲就往左插,反之,感觉过于紧绷快速,缺乏松弛度,就往右插。
所以,转接头和转接线体现价值的时候到了。
主观听感评价
《陀螺》万晓利。民谣男声。旋律简单的歌曲但声音元素却很丰富。有吉他,口琴,自然声响,主音人声以及和声。如果系统性能欠佳,就会混在一起。Q-r的解析到位,并且在抽丝剥茧,表现各种声音的时候,不会有逼人之感。男声的质感扎实,听上去相当有芯。
《蒲公英》刘若英。流行女声。温润感性,并且声线中毛茸茸的部分呈现得恰到好处。
《Abbey Road》披头士。摇滚。这个超级豪华版曲目总数多达40首,收纳了各种奇怪的take,很多take我闻所未闻。真是一张无比生动的专辑,简直是声学实验室,而Q-r的演绎也是栩栩如生,人声自然,打击乐器活跃。
《彼得鲁什卡》巴伐利亚广播交响乐团。交响。这是一张记录排练过程的专辑,通常这类录音难免充满瑕疵和NG中断,但贵在真实感。Q-r对空气感和起伏动态的捕捉和描述,让我一时间确信,木偶会在音乐声中活过来。
蓝牙音质相当可用
Q-r的蓝牙接收模块没有固化在机内,而是做成了外置,通过USB type-A连接进来。这样的好处是便于后续的升级换代。蓝牙编码技术迭代很快,机内固化就等于马上过时。
这次随Q-r样机一起的蓝牙模块型号是BT-3,外壳是木头做的,看上去很谷津。
BT-3支持高通的aptX HD,这是目前高清蓝牙音频编码的主流之一。我的手机X90 Pro+是骁龙8 gen2处理器,刚好可以拿来适配。
我听了几轨索尼HR精选曲目,其音色之清澈,质感之扎实,令我颇感意外。音质表现比一般的蓝牙无线耳机好很多。当然,其中部分原因是当时插在Q-r上面的是HD800S,而蓝牙耳机的发声单元显然不能与之匹敌。
所以这也是分离式模块化系统的优势了,可以择优搭配,抬高短板。
试听环节使用了多个耳机,主要是接HD800S。在使用中我对比过解码部分,Q-r的音色调校挺有味道,数码味成分比较少,素质和韵味兼备。
标配附件中有遥控器,但我这台样机欠奉。有遥控想必如鱼得水,不过我这段时间用下来感觉直接在机身上操控也算便捷。
首先要明确,自己是否要把耳机插在前面板上使用。如果是,长按波轮后必须选中PRE,也就是前级模式。因为在DAC模式,前面板耳机口是不出声的。
好的,现在选中了PRE,并且已经把耳机插在了前面板。PRE模式中有6组选项,但我暂时不想去逐项改动,此时我可以长按波轮来结束设置,跳到音量调节界面。
或者我也可以不做任何操作。不去管它,而只是起身去饮水机给茶杯续点水。若干秒之后,机器会自动跳转到音量界面,进入到工作状态。
这里我推荐选Detected,让耳机插座自动检测。Q-r的4个耳机口都有插入检测,任意其中一个只要检测到插入,机器会进入耳放模式。
与此同时,机器自动切断后面板的信号输出。如果后面板端口连着音箱系统,那这时就会被静音。非常方便,合乎逻辑和使用习惯。
这里要注意一下:XLR-4接口由于其自身结构的特殊性,内壁有漆的插头是不能被检测到的。遇到这情况,可参考上文的方法,在其余插座上插一只转接头,帮它检测到。或进到菜单,切换输出选项到Headphone。
Q. r还有一个特别的设置Level 2V/Level 5V,这是雨露均沾的一个选项,不论DAC模式、PRE模式,耳机端口、线路输出端口,乃至数字输出口,都被覆盖和影响到,这里我只以RCA端口举例。
我用下来认为多数情况应该设置在Level 5V,除非有特殊需求。此时后面板的RCA电平最高可输出4Vrms,比标准的CD唱机输出高6dB。
当设置到Level 2V时,RCA电平会跌落到1Vrms。一来一去,相差有12dB之多。那你或许有疑问:这个选项有什么用?
这不是自废武功,而是为了和某些脾气古怪的后端/终端设备做增益匹配。就比如我的一对灵敏度非常高的真力音箱,给一点小信号它都给你出大动静,像点了个炮仗。
我如果要把真力接在后面板,就需要信号做一定幅度的衰减,少喂一点,这时候调到2V比较适宜。
如果在一开始选择了DAC模式,那么就意味着耳机插孔不输出,以及线路输出音量的不可调。当要使用另一部耳放并用Q-r作为音源时,可使用这个模式。
常见的一体机大多会给齐数字输入口,但数字输出口相对减配。给一个或者干脆一个都不给。那样的设计策略虽然不好玩,但也说得过去,因为一体机已经自带解码了么。“我会做饭你还点外卖是几个意思?”
Q-r的数字输出口有3个:同轴、光纤,以及 1/4” TRS。不仅有常规端口,连高规格的平衡口也给了,这让它可以驳接各种数字有源音箱。
用工程语言描述,这其实是一个“可变增益的数字界面”。与之对应,市面上的数字界面大多是固定增益。
Q-r具备4路数字输入端口,包括USB、同轴、光纤、蓝牙。另外还提供了一路RCA端口的Analog input。
5路输入通过位于左上角的按键切换选择,当某一路被选中时,对应的LED灯点亮。
模拟输入口让Q-r除了用作解码之外,也能接收其他前端信号源。此时使用起来的体验跟传统前级别无二致,以致于没有意识到到谷津在这路通道上整了个活。
原来这路Analog input其实是ADC,也就是说,Q-R会把模拟音频信号先进行模数转换,然后送到后续电路中去,这真是和数字音频信号“殊途同归”了。
那既然已经转换成数字音频,接下来的故事请参考上文数字前级段落。也就是说,用户仍然可以享用数字前级功能的福利,把前端的模拟音频通过Q-r接入数字有源音箱,或接入其他解码器。
所有的关节都打通了。在本文的开头我说过Q-r是枢纽,看到这里,大家想必已有所体会。
1. 虽然音量波轮的颜值和顺滑度令人爱不释手,但步进过于精细,影响调节的效率。行程漫长,感觉调个音量要转好久。指哪打哪是不可能了。
2. 后面板的模拟输出组,RCA和XLR端子过于靠近,以致于造成干涉。当两组都连接的时候,有一条XLR线是拔不出来的,因为锁扣被RCA插头挡住,手指按不到。
虽然槽点2更明显是bug,但实际的使用中我更受不了槽点1。因为音量调节的需求更为频繁。
这两槽点也不是说无可救药。音量步进可望通过固件升级改进,粗放一点便可改善。至于XLR端口的bug,组装时旋转90度或180度便可移除。
以不错的音质为底色,再加上齐备的功能和巧妙的构思,Q-R不失为一部匠心独具的精品解码/前级/耳放一体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