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udioTOP-木碗的后续竟然是平板:FT1 PRO耳机评测和拆解报告
木碗的后续竟然是平板:FT1 PRO耳机评测和拆解报告
AudioTOP
时隔一年,继FT5之后,飞傲的第二只平板大耳机已经出来了。之所以要在平板后面要加一个「大」的限定语,因为同期还有一只入耳式的「小」平板FP3一起推出。据悉,今年的一大一小两只平板耳机,在单元的技术思路上有某些同源的部分。
之前我以为FT1已经是个完结番了,没想到还有续集,也没想到跟着木碗后面的耳机是一只平板。FT1系列的两只耳机确实有较多通用的部分。在外部可以看到,头梁、铰链、转轴是共享的,另外腔体的中框组件看上去也是一样的。
包装和附件的范式也如出一辙,同样的便携收纳包和线材。双线材配置,单端和平衡各一条。
官方称,此次FT1 PRO单元膜片大幅变薄,厚度从之前FT5的6µm减小到1µm。这个尺寸确实到达了同类产品的极限,似乎没法更薄了。另外,整机重量有较大幅度的减轻,明显比前作有更好的佩戴轻盈感。
一贯优雅简洁的不锈钢转轴铰链。
耳罩还是采用了蛋白皮拼接织物的结构,有很好的柔软度和贴面舒适感。织物有透气性,戴久了也不会一圈汗。
耳罩外观大体上和之前的FT1一致。粗看貌似通用,但实际上却是专机专用,耳罩上打了「FT1 PRO」的钢印以示区别。对比发现,除了皮料裁剪不一样之外,FT1 PRO耳罩按压后回弹速度更慢一点,惰性感更强一点,这说明两者的内部填充是有差别的。
膜片上印制了logo以及“设计和制造by FIIO”,表明这是一只自主研发和制造的单元。
平板耳机和静电耳机都属于平面整体式驱动类型。但相较于静电耳机驱动力分布的绝对均匀,平板耳机只能算是大体上均匀,聚焦到局部范围,其实是有落差起伏的。
静电耳机的电场强度和膜片的镀层这两换能二要素都是均匀的,天赋异禀。可以说,静电耳机振膜上的每一个金属原子都贡献了同等的推力,因此完全没有分割振动。
由于上述特性,平板耳机虽然宏观上可被看做整体式驱动,但较真起来,在微观视角上其实是存在分割振动的。
这层蓝宝石镀膜在耳机外部就能感知,如上图所见,在某个视角能看到透射的蓝光。
「常规平板耳机(左)和FIIO平板耳机(右)的磁路结构对比图」
FT1 PRO的阻抗20Ω,灵敏度95dB/mW,在平板耳机中属于易推型。
整机重量方面,前作FT5重456克,而FT1 PRO重374克。两者相差82克。
我们对单元进行了称重。相比FT5单元(左),新耳机FT1 PRO的单元组件(右)轻了近25克。可见仅单元这一项,对整机的减重贡献就达到了50克,居头功。
得益于减重的成功,FT1 PRO的佩戴舒适感明显进步。两只耳机不论是拿在手里或是戴在头上,都能感觉到FT1 PRO更为轻盈。
后罩壳虽然是薄薄的一片,但它的重要性仅次于单元。因为它不仅在声学上满足了平板耳机的开放性需求,同时也在外观上和木碗耳机FT1做了辨识度的区分,让人一眼就知道是哪个型号。
如图所见,它是由三叶桨片的几何镶嵌拼贴构成的栅格。在提供了高通透性的同时,又有一定的结构刚性,用手指按压时没有明显变形感。
FT1 PRO:标称20Ω; 95dB/mW(112dB/V)
此次FT1 PRO上的平板单元的高频能量确实有大幅提升。不知道是得益于1µm的超薄振膜,还是蓝宝石镀膜的刚性,可能两方面皆有加成。